游客发表
接着我又问,您有这么多专利,这么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证券化了没有?是不是把知识产权推到证券交易所?他说没有做。
三要分离辅业资产安置职工,解决冗员。在某些领域及一些特殊生产活动不宜由非国有企业承担的事情,应当由国有企业来承担,如印钞制币、开采特殊矿产、生产特殊药品等。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 1、总体要求。3、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应当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2、对不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采取分离有效资产安置职工的办法推进改革。四是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第一类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权责统一、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除了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都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公司改革,重要企业由国家控股、其他企业主要采取参股等方式改制成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制企业。
3、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管理机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权主体权责明确、产权转让灵活、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制。特高压输电有利于缓解东部地区的土地和环境压力。
这些企业投融资能力很强,可以保证三大一特项目开发的资金需求,为我国大规模发展三大一特奠定了经济条件。发展特高压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实验示范工程建设 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核准了山西晋东南到湖北荆门的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示范工程,标志着我国特高压发展已经从项目研发进入了工程试验阶段,为全面实施三大一特战略创造了条件。建设特高压输电项目,可以为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科研和规划设计单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特高压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我国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试验示范工程的电磁环境水平指标,与我国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的指标基本相同,能够满足环境保护对输电线路的要求。
二是缺乏统一协调控制机制,电网调度能力弱。——建设特高压电网有利于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在北方发展大型煤电基地,有利于有效整合资源,提高煤炭生产集中度和资源利用率,减少安全生产事故,节约大量运力,远比在东部沿海等负荷中心发展煤电经济合理。未来考虑建设联结我国主要电源基地(西南水电基地和北方煤电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华北~华中~华东特高压同步电网,与东北、西北和南方三个电网采用直流方式实现互联,全国形成华北~华中~华东、西北、东北、南方四个主要的同步电网,而不是形成一个同步电网。实施三大一特战略,在北方大力发展大型煤电基地,在西部加快开发金沙江等大型水电基地,采用特高压输电方式实现大规模西电东送和北电南送,同时在东部沿海等负荷中心大规模建设核电,加快我国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重要选择。按照目前煤炭产地与电力负荷中心的煤炭价差测算,特高压输电方式更为经济。
二是协调统一的调度控制机制是避免大停电事故的有效保障。我们完全可以依靠国内巨大市场需求,依托强大科研和制造力量,通过发展特高压,带动我国输电装备制造业发展,使其成为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美国电网缺乏统一规划,各电网之间互联是自发自然形成的,765/345千伏系统与500/220千伏系统交织混联,各电网不同电压等级之间保持联系,长距离弱电磁环网普遍存在,造成电网结构混乱,容易发生大范围的负荷转移,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发展特高压是实施三大一特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我国电力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其深层次原因是电网结构和电力体制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电力生产和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发展,为满足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发展大煤电、大水电,需要远距离、大容量从资源中心输送电力到负荷中心,这就对我国电网安全提出严峻挑战。
而500千伏交流线路的输电能力为250~300万千瓦,输电距离500~700公里,实际无法与特高压1000千伏交流相提并论。三是有利于尽早明确电网发展思路。
发展特高压是实施三大一特战略的关键环节。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同步大电网也为协调统一的调度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发展特高压需要释疑解惑、尽快统一认识 发展特高压,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没有成熟的技术可以套用,不仅需要广大电力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唐元博士认为:发展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特高压输电(三大一特),是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重要途径。发展特高压,可以实现网间更大容量的功率交换,最大限度地发挥大电网互联的错峰调峰、水火互济、跨流域补偿调节、互为备用和调节余缺等联网效益。加快推进特高压输电试验示范工程,意义十分重大。
GIS设备可以通过引进技术生产。特高压是相对超高压而命名,特高压输电的目的是提高输电能力,实现大功率远距离输电和电力系统强互联,建成坚强电力系统。
发展三大一特有利于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十五以来除海南省外没有发生因稳定破坏导致的大面积停电事故。
2005年6月我国已经实现了六个区域电网的互联。建设特高压电网,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调剂余缺,可以有效避免在负荷中心争相建设火电厂的局面。
只有采用特高压(1000千伏以上交流和±800千伏以上直流)方式输电,才能有效解决远距离(1000公里以上)送电的技术问题,同时显著减少输电网损,节省输电走廊用地,提高输电效率。(2008年) 进入 唐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特高压 能源 。对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和系统调试方案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我国已完全具备运行和控制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和大型互联电网的能力。西部水电资源富集,目前仅开发12.5%。
二是有利于电网技术升级。为保证电力的供应,如果不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就必需大量建设500千伏电网来实现电力输送和分配。
我国核电发展,目前存在技术路线选择、建设体制和铀资源开发储备等方面的问题。建设特高压电网,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
灰渣可以经分级综合利用后返排回填露天矿坑,覆盖腐植土并恢复植被,消除灰场和冲灰水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本报特刊出其文章,以飨读者。
至2005年6月,全国跨大区互联电网已初步形成。出于电网安全性的考虑,一般不采用高一级电压线路和低一级电压线路并联运行的方式。将来开发新疆煤电和西藏水电,输电距离更长。第三,研究制定特高压发展规划。
——发展特高压没有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一部署,2005年2月起,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启动了特高压前期研究工作。
采用特高压电网实施大规模、远距离输电与输煤相比更为经济,而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石油天然气资源不足,解决能源供应问题主要依靠煤炭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生产、生活污水可以设专门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灌溉草原。目前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输电工程环境影响的研究报告已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批复同意。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